广东沿海将划为八个湾区 打造大湾区城市群
广东是海洋省,因海而兴、因海而富,广东经济具有明显的海洋经济特征。快报记者从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获悉,日前,《广东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》(以下称《规划》)已由广东省人民*和**海洋局联合印发实施。它是**个省*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,是广东省海岸带保护和利用的总体性、基础性、约束性规划,也是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工作指南,规划期为2017到2025年,近期目标年为2020年,远期展望至2030年。
粤港澳湾区城镇开发边界面积4429.6平方千米
今年的**两会上,“粤港澳湾区”规划次写入*工作报告。7月1日,《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湾区建设框架协议》在香港签署,粤港澳湾区要来了!珠三角地区*片沸腾。据了解,对于备受关注的粤港澳湾区(广东部分),本次出台的《规划》亦作出了相关规定。
《规划》从空间格局、港口发展和产业发展三个方面对粤港澳湾区未来发展作出了指引。空间方面,粤港澳湾区*基本农田面积为2948.8平方千米,城镇开发边界面积4429.6平方千米,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6690.9平方千米。港口发展发面,建设以广州、深圳、珠海为核心的粤港澳湾区*际航运中心港口群,提升广州、深圳、珠海*际航运综合服务能力。产业发展方面,打造*球产业创高地,建设具有*际影响力的战略兴产业高地、信息经济高地、智能制造高地,重点布局在深圳、广州、珠海等地。
据了解,粤港澳湾区(广东部分)陆域涉及广州、深圳、珠海、佛山、惠州、东莞、中山、江门和肇庆9市。海域主要包含亚湾、珠江口、广海湾等海域。
未来八个湾区将设“湾长”
据了解,《规划》将广东省沿海划分为粤港澳湾区、柘林湾区、汕头湾区、神泉湾区、红海湾区、海陵湾区、水东湾区、湛江湾区八个湾区。根据《规划》,到2019年在本规划所涉及的八个湾区率先建立“湾长制”,到2020年在广东省近岸海域*面建立“湾长制”。
《规划》指出,广东将建立近岸海域水质考核工作机制,将水质达标任务分解到沿海地*以上市,明确各市近岸海域水质考核目标,确保广东省2020年近岸海域水质*良率于85%。选择汕尾品清湖和茂名水东湾等区域开展“湾长制”试点,加强“河长制”和“湾长制”的衔接。
据了解,“湾长制”的核心是构建以*政*导负责制为核心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,主要任务包括:建立明确工作机制和组织体系,分*设立“湾长”,列出各部门、各地区责任清单;制定管控陆海污染物排放、强化海洋空间资源管控和景观整治、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、防范海洋灾害风险等*域的行动计划,列出目标任务清单;强化执法监督,建立考核问责机制,将“湾长制”的实施纳入*政*导干部考核体系。
以广州、深圳为主中心 打造珠三角**湾区城市群
《规划》提出,以广州、深圳为主中心,珠海、汕头、湛江为副中心,佛山、惠州等为地区性中心,打造珠三角**湾区城市群、汕潮揭城市群和湛茂阳城市带。推进低碳城市建设,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%。构建综合高效交通运输网络,有机衔接港口能力、海运通道与公路、铁路等。提升基础设施服务能力,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0%,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%。
至2020年,沿海建设60个海洋特色小镇和150个特色渔村,城镇化率达到81%;至2025年,沿海建设70个海洋特色小镇和160个特色渔村,城镇化率达到84%。加强城镇、乡村等人口聚集区的基层海洋减灾能力建设,为沿海社区及渔民、游客提供有针对性的海洋减灾服务产品。
基本实现沿海主要港口和重要港口均与高速公路连接
《规划》提出,科学规划,加快高等*公路与重要港区衔接,逐步推进疏港交通与城市交通相分离,构建与港口运输水平相匹配的疏港公路网络。
其中,重点建设汕湛高速公路博贺港支线、埔至潮州、揭阳至惠来等*批具有疏港功能的高速公路,基本实现沿海主要港口和重要港口均与高速公路连接。尽快启动莲花山过江通道、虎门桥复线等跨珠江口通道工程建设,推进粤港澳湾区交通*体化。进*步拓展航空运输网络,提升航空运输水平,强化区域联通的条件。支持航空公司开通更多连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**的航班航线,加密与其他省(区)城市的航班航线,进*步拓展航空运输网络,提升航空运输水平。
水路方面,继续完善珠三角高等*航道网,加快西江、北江、龙穴南水道等航道扩能升*,形成西江干线、北江干流至珠江口港口群的高等*航运主通道。加强粤东、粤西地区重要航道建设,改善欠发达地区水运条件,推进东江、韩江、北江上延段航道扩能升*。
铁路方面,合理安排广州南沙港铁路、湛江东海岛铁路、汕头广澳港铁路、茂名博贺港铁路等项目用地用海,*面建成广州、深圳、珠海、汕头、湛江等沿海五枢纽港的铁路集疏运网络;结合港口建设及货物运输需求,适时推进潮州港、揭阳港疏港铁路项目建设。